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描写成都美食的古诗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描写成都美食的古诗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一首诗歌来赞美你吃过的美食,看看头条大神有多少?
一首诗歌来赞美你吃过的美食,这个提问很有意思。中国是美食大国,好吃的东西太多了,赞美美食的诗歌也很多,在众多的诗歌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苏轼的那首《《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为什么喜欢这首诗呢?因为诗里面提到了河豚,因为我也喜欢吃河豚,对河豚的鲜美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
苏轼的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想来苏轼是吃过河豚的,不然的话,他不会把河豚写入他的诗中的。
我仅仅吃过一次河豚,因为河豚有毒,一般人是轻易不敢吃的。那次吃河豚,是因为一个朋友会做河豚,知道怎么去除河豚的毒素,朋友边做河豚,边示范讲解。待到河豚做好时,大家便尽兴吃起来。刚开始的时候,我轻易不敢动筷儿,朋友拍着胸脯向我保证,绝对不会有问题的,我这才开始动筷儿吃起来。还别说,河豚味道真是鲜美极了。虽然多年没有再吃过河豚了,至今回想起来,还能记得那种非常鲜的味道。
苏轼,是个美食家,“东坡肘子”,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道佳肴,他之所以把河豚也写入他的诗中,想必他是一定会吃过河豚的,我之所以记得他的这首诗,也是因为我也吃过一次河豚。虽然是仅仅的一次,但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再次品尝一下河豚那美妙的味道。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这是苏轼的诗,描写的是平日我们常吃的一种油炸食品——馓(san)子。
这首诗大意是:美丽的厨娘啊玉手纤纤, 金黄的馓子啊让人眼馋, 想是那佳人昨夜贪睡, 压扁了玉臂上缠绕的金环。
馓子制作的工序为:
第一步,一双纤纤玉手和面,然后揉,扯,搓,拉成细长条,均匀地刷上清油。
第二步,把油倒进锅里,烧热油,把馆成的细长面条放入油锅,炸煎成嫩黄色,起锅,放笤箕里,把油沥干。
第三步,金黄金黄的馓子,是人间美味,香酥可口,但要轻拿轻放,因为它一压即碎。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美食的梗?
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说明美食无论是在当代中国还是以前的各个朝代都有很主要的地位。历史上的关于美食的梗还是挺多的。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被人们所熟知的美食梗,恐怕要数东坡肉。
1.东坡肉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所做,相传苏东坡赴任徐州知州时,洪水围困徐州,苏东坡和全民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日夜的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人们为了感谢苏东坡抗洪指导有方,纷纷杀猪宰羊,上府慰劳感谢,苏东坡推辞不掉,收下后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回赠给百姓,百姓尝了之后,觉得此肉肥而不腻,味道极好,一致起名“回赠肉”,也叫东坡肉,之后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职,自己开荒种地,做红烧肉,自己把肉的做法写到书里,进一步让人们熟悉了东坡肉,流传至今。
2.臭豆腐
臭豆腐的由来说法有好几个版本,今天就说一个版本,朱元璋出身贫寒,年少时,一次饥饿难忍,拾起人家丢弃的过期豆腐,拿油煎一煎,后吃了,那种味道朱元璋一直记得,后来他当了军事统帅,军队一路胜利,高兴之余,让全军一起吃臭豆腐,臭豆腐的美名才广为流传下来。
3.宋嫂鱼羹
相传宋高宗乘船游西湖,命人买鱼放生时,在叫卖声中发现了正在卖鱼羹的妇人宋五嫂,在西湖边做鱼羹为生,宋高宗上船,吃了她的鱼羹,觉得味道非常好,并念其年老,赐予黄金,从此“宋嫂鱼羹”声名鹊起,百姓纷纷购买。
清朝山东巡抚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好辣。他命家厨将“酱爆鸡丁”改良为辣炒,开创了一到以鸡丁、红辣椒和花生米爆炒而成的佳肴,这本是丁家的私房菜,后人尽皆知。丁宝桢为官刚正不阿,死后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为纪念丁宝桢,所以这道菜命名为“宫保鸡丁”。
说法一
宫保鸡丁是由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他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欢吃辣。他在山东为官时,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他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菜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为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
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如上文所说,“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为了纪念丁宝桢,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由于这道菜流传太广,在各地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甚至还出现了将鸡丁演变为肉丁的“宫保肉丁”。宫保鸡丁传到西方后,西方人还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了一些改良,使之成为了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宫保鸡丁”。
说法二
一天,丁宝桢去山东济南大明湖微服私访,近中午,已觉腹饥,突然闻到一股子香味从附近一农家院中飘出,于是信步走进院中。只见一中年汉子正在灶房内炒菜。喜爱烹调的丁宫保连忙走上前问汉子炒的是何菜,汉子答道:“爆炒鸡丁”。汉子热情地让丁宝桢品尝一下,丁宝桢毫不客气地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连忙又问道:“既为鸡丁,为何却这般鲜嫩?”汉子答道:“此乃取当地笨鸡鸡脯肉切丁,而外薄裹淀粉糊(即是水淀粉),以利于快熟且可防味泄,再配以花生、胡椒,加上白糖、盐、酱油、南酒、葱、姜、蒜等调料,经旺火爆炒而成。成品色泽红亮,鸡丁细嫩,花生米酥脆,咸鲜香辣,佐酒下饭均宜。”丁宝桢抚须点头,找出盘中一花生入口里,细细咂摸,果真是别有滋味。这道菜令丁宝桢回味悠长,走时百般不舍,他记准了地方,回府不久就遣人重金把汉子聘为家厨。每每远客到,必用此道菜为压轴菜招待客人,百吃不厌世称美味。后来,丁宝桢奉调任四川总督,临行征求汉子意见,汉子感其恩重,遂携家眷一起随丁宝桢进川,进而把爆炒鸡丁带到了四川,他的后人通过把胡椒换成辣椒,做出了川味的宫保鸡丁。丁宝桢去世后不久,宫保鸡丁就被四川当地官员作为贡菜献给皇帝,发展成为御用的名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