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广东人在成都做美食的多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广东人在成都做美食的多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四川重庆和广东的气候都是湿热多雨,川人嗜辣如命,广东人却几乎不吃辣呢?
四川、重庆与广东虽然都多雨湿热,但四川、重庆的水是高山流水汇集过来的水,不少河流在源头有冰雪融水,是偏寒底的水,他们的水土是寒的。他们需要吃辣发汗。我遇到过一个四川人,他说吃东西要辣得口水汗水眼水鼻水一块流才畅快。
(正宗川菜)
广东除北部山区,大多数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水土是热的。这是老一辈人的总结的老话,很多人可能不大信,反正我信。
我个人的体会是,在广东吃辣和油炸的东西很容易脸上长疙瘩,很容易上火。同样吃油条,一放开吃我在广东很快脸上青春爆发。但我在上海读大学四年,怎么吃都不长痘痘。所以,我也不怎么吃辣,怕长痘。
我所在的广东茂名市境内的信宜有粤西大雾岭最高峰广东第二高峰1704米高大田顶,我有个好朋友是信宜人,信宜的较高的山溪水是很凉的。她就是寒底体质,怎么吃辣都无所谓,而且常常是多吃,说是驱除体内寒气。
(这就是常年云遮雾绕的信宜大雾岭。图片为本人自拍)
所以,说广东人不吃辣椒是不大准确的。应该说,广东很多偏热的水土的地区的人不大吃辣,是因为怕上火。
广东一些偏寒水土地区如北部山区的人一样可以吃辣,也有不少人喜欢吃辣。
那是川人口味重,辣椒传入中国才几百年,没辣椒之前他们也不吃辣,现在吃惯了,而且越吃越辣,以前川菜还有百菜百味一说,现在进去川菜馆是红彤彤的一片。真不知道再过几十年川人估计不知道要吃啥才能镇得住那张重口味的嘴了。
川菜的一大特点是麻,其次是辣。早在几百年前辣椒还没传入中国的时候,川菜中使用的调味料就是川花椒和蜀姜,这其中的“麻”就来自花椒。之后辣椒传入中国,并在川贵地区广泛种植起来,川菜中的辣才慢慢由辣椒代替。
而粤菜的特点是集百家之长,采用大量的调料,烹饪技巧多样善变,讲究的是鲜香。辣椒等辛辣调味料在其中起到的更多是提香、去腥的作用,用量较少。
类似花椒、辣椒这类辛味调料,能压住肉类食物中的腥膻味,同时能祛湿驱寒。因为地理气候的差异,四川与广东比起来寒湿更多,在食物中加入辣椒正好能祛湿驱寒。
而广东气候炎热,多吃辛辣油腻食物容易引起上火症状,因而广东人日常饮食会比较清淡。
广东人不喜欢吃辣这是事实,但说广东人不能吃辣就有点冤枉饿了。其实很多广东人,特别是广府人和客家人特别能吃辣,在传统吃辣的湖南和四川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我个人观点:由于气候原因,湖南四川人是被逼喜欢吃辣,广东广西人是被逼着不喜欢吃辣,喜欢不喜欢跟能不能不可以划等号,有些地方为了照顾广东人,做菜是不敢放辣,以为广东人不能吃辣(忍受不了),这是错误的
川菜那么油,为什么感觉四川胖子不多啊?
谢邀!因为四川属于盆地,又是亚热带气候。湿气重,大雾阴雨天很多,吃辣椒能排汗,同时把湿毒排出,辣椒能使多余脂肪得到更好的然烧,也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如果湿气排不出体外,便传化成多余脂肪。再说四川是山区,道路崎岖难行,他们每天的运动量大,出汗就多,湿气排出了,所以就很难发肥啦。
我也来凑个热闹[呲牙]
很多回答,已经说得很到位了,就不重复了。我说两点:
第一,就外地人来讲,真正了解川菜、热爱川菜的人,一定不会认为川菜只有麻辣、重油。那些说川菜不健康的,除了辣还是辣的,实在是不了解川菜。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大多数外地人没有机会接触四川人家里的饭菜与饮食结构,因为只能接触到外面的餐饮,咋看之下,以为只有麻辣,重油,味道单一不健康!这也怪不得他们,当然,更怪不得四川人。如果有心,定能发现感受到川菜的百变千味,定能爱上川菜。一个人保持平和开放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怎么觉得,提问的楼主,其实是想夸他老婆呢[捂脸][捂脸][捂脸]无论多少油,怎么吃也吃不胖,身材保持得如此之好!
看来楼主娶了一位满意的四川老婆,而且楼主自己也有往“耙耳朵”发展的危险倾向了[呲牙]
什么叫“耙耳朵”?有点类似“宠妻狂魔”,但又远远不止“宠妻”这个范畴[大笑]
这跟饮食习惯和烹饪理念有关。
首先,川菜的油跟北方的油还不太一样。油在川菜里大都是用来做调料的,真正吃进去的其实并不多;北方的油体现在大块吃肉,是直接将脂肪吃进去的。以回锅肉和盐煎肉为例,虽然用的肥肉,但会爆出不少油脂;以面条为例,重庆小面多油脂,但真正把油汤喝掉的人不多,像北方那种油汤拌进面条吃得一干二净的并不多。
其次,川菜肉类食材更多元。猪肉、鸡肉、鸭肉、鹅肉、鱼肉、山羊肉、黄牛肉等等都比较丰富,可以换着吃,其油脂含量和热量应该是远低于北方的牛羊肉的。曾在华山脚下吃羊排的时候尝了一块羊油,那个油腻啊,感觉喉咙里油都要喷出来了。
第三,巴蜀人民有喝浓茶的习惯。成都及其周边遍地茶馆,即便是不运动喝茶也很容易去油脂,你会发现大家普遍喝的是沱茶或普洱。这些发酵茶的解油去腻、刮油清肠道效果极佳。
第四,可能还跟族群体质有关。四川盆地是农业大省,祖辈们多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地貌特征和物产资源又决定了不可能像北方地区那样大吃牛羊肉。比如山城重庆,爬坡上坎也会消耗不少体力,每天爬的梯坎可不少。几百年的劳作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下来,肯定会对族群的体质产生显著的影响。
随着万国美食的融合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这种高糖分、高油脂和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下,川渝人民中肥胖人士比例也还是在明显提升的。
川菜用油量是比较平衡的。之所以看着油大,汤菜表面厚厚一层,炒菜也油汪汪的,尤其是火锅,就像红油锅。其实吃进肚里的不多,所以四川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很好,很少大胖子。这里的道理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烹饪美学的需要。川菜用油,主要三个方面的作用:
- 快速加热,保持食材营养,锁住食材水分,激发食材味道。油温高,能让食材快速加热成熟,从而减少营养损失。无论油炸煎炒,主要的传热介质都是油,当然也有盐(盐焗鸡)、石头(馕)、泥巴(叫花鸡)等,只是用到很少。
- 保持食材营养。做菜时的油温处在相对安全状态,既高到快速加热,又不至于破坏食材的营养,而且满足“锁住水分、原汁原味”的烹饪原理要求。
- 输送调料味道,是油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也是川菜用油的一大特色。花椒油、麻辣油、红油,不一而足,就像赋予川菜以灵魂。
第二,做菜用油多,不等于吃油也多。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 涮掉了。最典型的是重庆火锅,整个就是红油烫菜,烫好夹起一筷子,顺着滴溜的不是菜汤,都是油。但是这么多的油不会都吃到肚里,再往蘸料碗里过一道,大部分的油就落下了。
- 转移了。川菜的精髓之一在于肥油的此消彼长。譬如条子肉,看着是大肥肉片子,其实里面的油早就逼出来了,不在肉里。前期大块过油炸出大部分,后期蒸又整出一部分。
- 中和了。川菜的另一大特色,在于荤素的合理搭配,赋予素菜以鱼肉的品质和口感,达到营养平衡。还看家常菜,很少有大鱼大肉单独成菜的,都搭档有对等的素菜,搞得菜比肉好吃。
第三,人长胖的原因不是油吃多了,是糖吃多了。这里顺带科普个小常识,人多吃了糖,激发胰岛素超长活跃,它们会把多余的糖转化成脂肪存起来。这才是肥胖的根本原因。这些糖广泛存在于主食、含糖饮料和水果以及糖本身。所以,很多国家的居民膳食指南都对糖的摄入有明确的限制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广东人在成都做美食的多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广东人在成都做美食的多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