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成都美食蝗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成都美食蝗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时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长大后的你还记得多少?
1、推粑扯粑,推荞节,搞粑恰,搞来哪个恰,搞来牙牙恰,牙牙恰里贡篱笆。篱笆敌哈一条霞,哈得牙牙置嗄拿,篱笆敌哈一加苟,哈得牙牙置嗄走,篱笆敌哈一加鸡,哈得牙牙置嗄飞,篱笆敌哈一条重,哈得牙牙置啰贡……
2、唐僧骑马朵啊朵,后面跟起个孙悟空,孙悟空,走得快,后面跟个猪八戒,猪八戒嘴巴长,后面跟个沙和尚,沙和尚,头发深,后面跟起个白骨精,白骨精,冒良心,磨起刀来杀唐僧。
3、摇摇摆摆,摇到南海,南海卷来,带把现来。现子两面风,骑马过广东,广东恩问我,我叫刘相公。
4、烟子烟,莫烟我,杀杂老鸡婆打平伙,嗯呷胸子和把子,我呷骨头炒辣子。
5、红线鸡,尾驼驼,三岁孩童会唱歌,冒要羊牙告希我,自嘎灵性捡加歌,捡加么苟歌?捡加深山老太歌,害苟穿草抬,谢苟打恰脚,毛扛刮里手,喂来喊朋友,毛扛刮里脚,喂来喊哎哟。
6,虫子虫子飞,飞到丢山里七,丢节叶叶落来制痞给,笋则出来蚕背背。
7、谢妹几谢,打tuo 给,打到屋背得,捡粒烂杨梅,劳个烂无则,讨个婆娘则。……
8、帽子偏偏戴,婆娘来得快;恰滴么葛菜,恰嘎腊麻怪。
鸿蒙天地,混沌初开,先有关关,后有流风,诗词歌赋,不一而足,而呀呀小儿,稚子童心,于韵之间,派生出有意无意之歌谣,上口朗朗,有些加以成人辅之,哄儿教儿育儿,无不妙趣生花,凡物,凡人,凡事,皆可入谣,雅,俗,粗,或在局地,或在数省,或在国域,广为流传,历数十年,仍在脑中,难以磨灭,老朽择取一二,再品童心。
一。小老鼠,上灯台,愉油吃,下不来,叫小妞,抱猫来,吱纽(niou)一声下来了。
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单吃杜鲁门。
三。山上有个庙,庙上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往复念叨,逞个小能,童趣显摆,也是快乐)
四。东西大街南北走,出门碰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砖头咬住狗的手。(反话,是不是有点小智慧)
另有一童谣,很长,朗朗上口,几十年怎么也忘不掉,鉴于稍有人之秽物,不录,甚觉可惜。
“三岁的小孩穿花鞋,扭扭摆摆去上学,老师说她年纪小,背着书包往家跑,跑跑跑不了,了了了不起,起起起不来,来来来上学,学学学文化,画画画图画,图图图书馆,管管管不着,……”。
这是小时候玩游戏时的一首儿歌,但到了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小时候的记忆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三岁时候到底在干什么,记忆已经模糊,但四、五岁的记忆还是有的。那时候我被“放养”在农村姥姥家,是一个自由而独立的儿童时代。
学校在村南头的一个破旧的庙里,庙堂很宽敞,院落中间放着一个四足方鼎,已经锈迹斑斑;座北向南是依山挖的窑洞,窑洞深而昏暗;西侧是用青砖盖的侧房,房顶是琉璃瓦当。庙堂里面的神仙“爷爷和奶奶们”早已不知道被请到什么地方去了,摆着的是粗木质的长而宽的厚重的桌子和长板凳,供学生们学习用。
每逢开学,背着姥姥给缝制的棉布小书包,书包是扁扁的随风飘着,没有书,只装着半截铅笔和半块带着水果香味的橡皮。上学之前,先走到院里,奔向鸡窝,真是像“老太太上鸡窝——奔蛋”一样,奔着蛋而去。从鸡窝里掏出一颗鸡蛋,这便是这个学期的学费了。
学校的班级总共就一个班,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混在一个班一起学习,这边学的是“ā、ō、ē”;那边念的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当时感觉这种班级内的氛围还是很有意思的。
到学期末,也考试,记得当时考了个第一,老师奖励了一支带橡皮的铅笔,很长时间舍不得用,一直珍藏着。
放学之后,便是自己的天地。没有更多的作业,更谈不上什么培训补习班的学习,一群小朋友相跟上就去野地里玩。不过,玩是玩,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割猪草。割猪草的篮子里除了放着镰刀外还有一个小罐头瓶,那是为了捉蚂蚱喂鸡的。
有一次因贪玩,到天快黑了也没有割下猪草,于是就和小伙伴去生产大队种的苜蓿地里偷割苜蓿,被看地的老大爷追的便地跑,等老大爷走了,继续偷。因紧张,一不小心将左手食指划了个大口子,肉都翻起来了,血流如注。小伙伴们到是有办法,从地垄上拔了一颗带刺的小草,用手捏碎将小草敷在伤口上,一会儿就不流血了。到现在,手上的伤疤还依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