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成都文化美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成都文化美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吃在成都文化下一句是什么?
“吃在成都,味在天下。”这是成都的一句名言,也是成都饮食文化的代表性口号。眼下,成都已经成为中国的美食之都,脍炙人口的火锅、小吃以及各种川菜,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成都美食以重口味烹制,讲究辣、麻、酸、甜、咸五味调和,在成都吃饭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深入了解成都文化的体验。在成都,一碗精致的龙抄手、一盘香辣的螺蛳粉、一大桌自制的川菜、一杯温暖的茶水,都寄托着成都人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
成都城市文化的灵魂是什么?
成都历史悠久,自古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现代城市化建设,成都城市品牌先后又推出了“国际大都会”、“休闲之都”、“天府之都”、“美食之都”、“多彩之都”、“成功之都”、“东方伊甸园”等等,这么多对城都的品牌定位,不仅显得比较杂乱,并且都只代表了成都特色的一个方面,难以概括成都的气质精髓。只有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发展系统理念,才能为成都找到真正能建立在成都特色文化,最代表成都精神,具有标志意义的品牌定位。 城市定位不是简单的找一句口号,不是喊一句响亮的广告语。城市定位不是盲目的定位为建设国际大都市或者照搬世界名牌城市的定位。试想,把具有小商品文化特质的义乌,在城市文化定位上定位成艺术之都,那将是对义乌这个城市文化最大的毁灭。如果美国把硅谷文化定位在“音乐之都”上,那将是一件多么荒唐的事情。所以成都的城市文化建设,是要打造我们自己城市的主题文化,只有定位在城市主题之上的文化,才可以准确地说是城市文化定位。小商品文化是义乌真正的城市主题文化,因为它让义乌真正成为世界知名城市。所以,成都也需要系统构建成都城市主题文化,才能把握住成都的发展命脉,铸造出成都的魅力品牌。
本座认为成都城市文化,其实就是蜀国文化,为蜀文化集大成者。大到三星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展览里面全是上古的,无论是太阳神鸟的崇拜还是古蜀神秘面具,都深蕴蜀上古先民流传下来的文化遗迹。而往小的说,比如宽窄巷子,乃清朝以前的那种那种老成都风情的巷子。而看川剧,掏耳朵,喝茶,这些也都是典型的带地方色彩的川蜀文化烙印。至于每年都江堰放水节,这也是传承了几千年的蜀文化。非今人创造。以至青羊宫庙会的,也是四川传统文化节日。曾有描写成都风情电视《死水微澜》就描写了清一少妇上青羊宫庙会故事。而臣相祠堂诸葛庙会也是充满厚重巴蜀色彩。还有杜甫草堂,望江楼薛涛诗歌节,也是传统文化中充满巴蜀之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1949年到现在,人民中国的“劳动光荣休闲可耻”取向,乃至于商业时代地产价值的被觊觎,已经相当程度地挤压了成都的茶铺文化。堂皇的购物中心和写字楼容不下“众生平等”的茶楼,但一部分成都人对生活传统的坚持,使得这座城市仍然能取得往昔生活的光影念想。李伯清早在郭德纲和周立波出现前,已经成为这个西边都会的文化标签,虽然高潮已过,总为大时代的我们留过近世记忆;川剧忽然因《变脸》而红,也为留存它精美的唱作念打,提供了可资传承的舞台,在古老的文殊坊,幽远的琴台路,老成都的美丽华彩,仍然随时为愿意探索成都灵魂的来客表演着。
旧时热闹的成都茶馆
这一个没有多少阳光,整日水雾迷朦的地方,却还成了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怎么能不称之为奇迹?这或许正是成都寓古典于现代的独特魅力,就好像在时髦的春熙路旁,沉静的大慈寺依旧暮鼓晨钟,仍然溜达着未来的诗人。而成都的美人和美食,也在典雅和摩登之间穿梭自如,为全中国人津津乐道。
每个从八十年代走过的人,都仍然记得电视剧《红楼梦》选角在成都的大获全胜;新世纪的小说如《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成都粉子》等,更是把成都描绘成了一个红粉之城。漂亮温柔又娇嗲的成都姑娘成了这个城市最重要的风景之一,红唇和红通通的火锅,一时成了摩登成都的诱惑杀手。在旧巷中古典的院子里,享用经典川菜和香茗美酒,看美人云鬓香影,可能是成都最好的享受。
绿竹掩映中的杜甫草堂
就像成都人对茶馆有坚持一样,对享誉中外的川菜,成都可能是最坚持传统的一群人,不仅仅体现在那一个又一个的庞大老字号,而是体现在每一道经典菜肴中。回锅肉要选多嫩的蒜苗,麻婆豆腐要用哪里的花椒,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另一方面,成都又是一个极其兼容并包的城市,发源于全川渝的新品菜,必然要经过蓉城的检验,才能登堂入室。这使得成都成为了川菜几乎是唯一的门户,非得亲至此,才能懂得这千百年锤炼出来的,信手拈来而又极其讲究的精细味蕾。
时至今日,成都已然日益庞大,更成为东与西,汉与藏,南与北,山与江的中枢之地,平原之外,西岭雪下竹林风过,青城山后松枝雨落,国宝熊猫繁衍日盛,渐渐成为客人皆能一近芳泽的世界级养育基地。昔日蜀王之皇城湮灭在现代化的广场中,但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却如惊世之作,重塑了中华文明的上古风貌。城中小巷日益现代,江湖不远处,却仍有如安仁和平乐这样的精美旧镇,保留了西洋初入的旧时蜀中乡绅美学。在诸葛孔明的祠堂旁边,康巴之风阵阵袭来,暗示了成都的康藏门户地位,对那些对两种文化都极有兴趣的游人来说,又有什么理由,能拒绝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拜访这迷人的大城呢?
成都人为自己的本地文化引以为傲:努力工作而不要太累,一定月有小耍,季有大耍,年有出国游。一定要有家用汽车,否则出去玩就是一句空谈。
成都人生活有原则,该自己的绝不让,不该自己的也坚决不要,说话相对文明有分寸,既使是朋友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且有礼貌,这些在外地人看來可能属于假打。但恰恰是这样的相处方式,朋友才能长相处。
成都的文化与成都地处鱼米之乡,气候温润,生活舒适有很大关系,从来没有为什么事急得火烧火燎的,都是慢腾腾的,茶馆文化可见一斑。
成都出人材,重琴棋书画,历史上就不说了。现在我所知道的凡每年考上北大清华和出国留学生,基本都没有再回成都,但成都的重礼教,重读书的基因都由这些学子带到全国,带到全世界。
成都的文化涉及面太多,就不再这里细叙,有到成都来旅游的朋友请抽空到三星堆,金沙博物馆,武候祠,草堂,都江堰,青城山走一走,一定能感受到成都文化的另一面,也就大概能理解成都的人文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