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成都理想家装饰公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成都理想家装饰公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子有三千学生,为什么最喜欢颜回?
谢谢邀请,孔子的教学理念以德行为最主要,其体现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而***颜回的德行是孔子最赞赏的,是表率,颜回对老师的理念执行得最彻底,而且与老师心灵契合,这样的学生老师当然最喜欢。
孔子***三千,却独独喜欢颜回,是因为他学习好,品德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最懂孔子,是他看好的接班人。
1、颜回是践行孔子之道的苦行僧
孔子认为道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要把立德放在首位。学习的目的是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并自觉去践行,做到知行合一。所以,思想品德名列第一。
颜回曾问孔子“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时,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从视、听、言、动做到行为符合规范,就是要时时处处守规矩,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可是颜回毫不犹豫地说愿意去尝试。
颜回是孔子的高足,孔子对他的“期末鉴定书”上称赞:颜回,他的个性温顺、阴柔,言行举止都比较拘谨,不事张扬。
《论语》说他“敏于事而慎于言”,“纳于言而敏于行”,“不迁怒,不贰过”,表面看来好像愚钝,但内里却很秀慧。
颜回的不迁怒,就是不因为自己曾受了委屈,而拿别人当出气筒。
不贰过,就是不犯同样的错误。颜回说的少不善言辞,做的多任劳任怨,孔子对颜回也是非常信赖的。《吕氏春秋》记载的《颜回攫其甑》就很好的说明了孔子对颜回的信赖,开始时是误解。
孔子见到颜回从甑里面取食,但是还是相信了颜回的说法,相信是由于炭灰弄脏了米饭,所以颜回才拿出来吃了。从这里可以见到颜回的品德,也可以见到孔子对颜回高度的信赖。
孔子对他高度评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可是颜回英年早逝,孔子很痛心!💔
“孔孟颜曾”——孔子像族人那样对待颜回,并列入家谱。
颜回是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孔夫子***三千,颜回何德何能被夫子如此青睐?我们从《论语》里面找找答案,看看颜回是怎样讨得老师喜欢的。
首先是要绝对尊敬自己的老师,要善于赞美自己的老师。在夫子的学生中,要说会表扬老师的,非子贡和颜回莫属。子贡以言语科著称,会说话自不必说,而颜回以德行著称,表扬起老师来却是更加自然,不露声色。比如子贡是这样夸夫子的:
鲁国有人认为子贡的水平比他老师高多了,子贡是这样回答的:“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大意就是,我的小花园墙头很矮,你翘翘脚丫就看见里面的风景了,觉得还不错。我老师那墙头可有一万仞高,以你丫这点水平连门都找不到。这就是后世把孔子学说称之为“万仞宫墙”的由来。然而和颜回相比,子贡还是欠了点火候。咱们来看看颜回是怎样和老师说话的: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 之。末由也矣。”老师的学问实在太高深了,让我全面发展。我是天天拼命学还是追不上老师的步伐啊,老师啊,你真是太让我感叹了。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老师你老人家还活着,我怎么能不好好活着伺候你呢?试想哪位老师听到这样的话会不舒服?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你觉得老人家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表扬颜回呢?这分明就是喜悦,你看这孩子,怎么这么听话啊。因为《论语》里面还有这么一段: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所以说夫子非常明白,颜回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是出于对老师的绝对尊重而“不违,如愚”了。
孔子在陈蔡之间困厄的时候,孔子的学说在学生曾中间引起了怀疑。
你如何看待《三毛》散文的文学价值?
三毛作品的文学价值主要在于:
1、独特的创作理念——
在三毛的文学创作当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创作理 念与其生活以及性格的相关性,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 肃的创作使命感,她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用三 毛的话说,她的写作是“游于艺”:“写作只是我的游戏之 一”、“用最白话的字来说就是玩儿”。
三毛的作品大多是与自己生活阅历相关的,这些基于真 人真事的作品,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故事画面以文字的形式 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作品不但对人物的性格进行了细腻的刻 画,真实的故事再现对读者来说也很具说服力,仿佛身临其 境。
三毛的***创作多以自身的人生经历以及情感发展为主要线索,在这些线索之上加以艺术的加工,三毛探险一般的生活经历为她的作品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2、表现出的一种生活态度——
三毛***的成功之处,不仅仅 在于其文学艺术上不可磨灭的价值,更是通过作品本身来诠释对于生活的态度。作品当中鲜活的人物形象,诙谐的语 言魅力,跌宕起伏的剧情设计都是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的源 泉。
例如:在那个 荒凉的撒哈拉,人们的心理和感情出现畸变,但是三毛夫妇 之间真挚深厚的爱却让他们的世界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三毛通过描写恶劣的生活环境衬托出他们夫妇生活的诗情画 意,作品给人的不是消沉和晦暗,而是对美的追求和眷恋, 从而把读者引向高尚的境界。